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馆当然也不例外。“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带来了“图书馆ABC”的全新服务与体验。
A——APP:小世界里的大乾坤。这里的APP,特指移动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推出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可在全国范围内免费使用,目前精选了7万余册优质电子图书和300余种电子期刊,并且全国已有212家图书馆加入平台,陆续上传地方特色资源,逐步实现各地图书馆优质资源在移动终端上的全面共享。此外,下载各地图书馆的APP或者关注其微信公众号也可以获取图书馆数字资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76家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并且推出了许多特色资源与服务。如此一来,便可以把全国的图书馆“装”进手机里,让读者坐享丰富的馆藏资源了。
B——Big Data:用大数据给读者画像。最爱逛图书馆的是什么群体?什么样的书最受年轻人欢迎?这些问题,图书馆大数据来回答你。基于海量的服务数据、业务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关联,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把握读者偏好和需求,指导业务发展。在不涉及隐私的前提下,许多图书馆也在探索为读者提供“阅读画像”,比如在国家图书馆的大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华北、华中地区读者最多,活跃读者集中在20岁至40岁群体,网络用户很喜欢在休息日与午夜阅读,语言、文字类和文学类资源利用率最高等。而对图书馆而言,加强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也必然是未来服务竞争力和发展机遇之所在。
C——Cultural Creativity:超乎想象的数字文创体验。在除夕雪夜的四合院中,欣赏对联、福字、中国结等充满年味的新春场景,亲手点燃节日的烟花,这其乐融融的美好场景,来图书馆就可以变为“现实”。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春节推出的“丹凤来仪·金鸡报晓”虚拟现实体验活动,将传统春节文化特色融入VR场景,让春节活动多了一分充满科技感的神奇奥妙,也是图书馆在数字文创方面的成功探索。此外,国家图书馆此前还依托“文津经典诵读”中推介的中华传统格言和古诗词意境,开发了“铁崖苦读”“怀素书蕉”“流觞曲水”和“千里婵娟”四个虚拟现实场景,以临摹书法、寻诗找词与放孔明灯等形式,让读者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传统文化精品与现代虚拟现实技术的完美结合,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阅读和学习体验,也成为数字图书馆未来服务创新的新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