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河县图书馆(1978年以后发展沿革情况)
馆址:迤萨镇文庙街 邮编:654400 电话:(0873)4624084
建县前,境内未设过图书馆,民国14年(1925年)后,迤萨、乐育、浪堤小学设有图书室;1957年,在县文化馆内附设图书阅览室,室内有报纸7种,杂志12种,图书3000余册,并开展图书外借工作,“文革”初期因图书无人管理,大部分图书毁坏、流失;于1985年5月与县文化馆单列,馆舍面积为400平方米,设副馆长(邵华仙 女)1人,工作人员3人,当年订有报纸85种,杂志244种,藏书31266册;常年编印〈星火信息〉并及时发送到群众手中,为科技兴农作出了积极贡献;由于馆舍座落于西山公园内,馆内外四周环境优美、幽静,干部、职工、学生、农民等休闲时,去这里读书、阅报,能体味到一种良好的求知氛围。
1994年6月,我县图书馆参加第一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由于当时馆舍设施和藏书数量达不到要求而未能评上等级。
1996年8月13日至1998年8月10日,张寿元任图书馆馆长。
1997年9月19日至1998年8月10日,白里秋主持图书馆工作,任图书馆副馆长。
1997年5月,与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科委、县科协联合举办“爱书••••读书•用书”演讲比赛,使全县兴起“爱书••••读书•用书”的良好风尚。
1998年2月26日,红河县图书馆建盖八年的新馆落成,馆舍面积为660平方米,同年搬入,有馆长1人,副馆长1人,工作人员6人,藏书为44182册,书架单层总长度为1020米,年接待读者4千多人次,流通书刊5.7万册次;馆内设有:外借室、综合阅览室、少儿阅览室、资料室、微机室、装订室、办公室、宣传室、过刊室、采编室等十个服务窗口。
1998年4月参加全国第二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
1998年8月10日,李志忠任图书馆副馆长(主持图书馆工作)。
1999年10月被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
我馆于2000年8月15日至25日在红河县图书馆举办了中图法第四版业务培训班。参加人员:①红河县图书馆8人;②党校1人;③各乡镇文化站11人;④中小学校图书室3人;其他1人;共计24人。学习内容:藏书建设.图书分类.图书编目.期刊管理.读者工作等,以红河州图书馆馆长张宝友主讲。学习结束时,组织了学员考试,大部学员均取得了优良的成绩。此次图书馆业务培训,是我县的第一次,州图书馆也是第一次到县级办班,通过学习,使我县的图书馆(室)的业务人员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加强了自身的建设。
2000年9月29日,根据县委第50次常委会议精神,将县文体局图书馆改做老干部活动中心,于是,县图书馆又搬入老房子开展工作,馆舍面积为436平方米,藏书45402册;有馆长1人,工作人员7人;馆内设有10个服务窗口,5个图书流动点;
2003年再次评估定级时,红河县图书馆因馆舍原因未评上“三级图书馆”。
2003年8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前,县图书馆有职工8人,馆内设有 :外借室、综合阅览室、少儿阅览室、资料室 、微机室、装订室、办公室、宣传室、过刊室、采编室等十个服务窗口。机构改革之后,图书馆的编制由原来的8个下降到了5个,于是有二名职工被调整到文化馆,有一名被调整到歌舞团。
2003年12月20日,张黎任红河县图书馆馆长。
多年来,县图书馆在上级主管部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了长远的建设,现馆舍436平方米,藏书48162册,书架单层总长度为1020米,年接待读者5千多人次,流通书刊5.7万册次 ;设馆长1人,工作人员4人,其中大专2人,大专在读3人,馆内开展有图书外借、少儿阅览、综合阅览、过刊资料查询等五个服务窗口和十个图书流通点;县图书馆的全体馆员长期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不断改进读者服务工作,每年,都搞好图书服务宣传活动,送书下乡,把《星火信息》等资料送到群众手中,把需要的信息反馈回来,在有些乡(镇)文化站、武警部队、中学图书室设立图书流通点,定期更换图书,增大流通率;同时,采用计算机编目,加快新书与读者见面的时间;陈列地方文献柜,使更多的人了解红河,宣传红河。
县图书馆由于是土木结构,瓦房(属危房),因使用年限和地层变化的影响,现在房屋柱子弯曲,墙体开裂 ,石脚及地面明显下陷 ,一到下雨天,房屋就漏,边上的瓦不断掉落,为保护图书资料,使之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在省、州、县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下,红河县图书馆于二00四年得以列项建设,为了尽快完成图书馆建设,同时也为了体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原则,红河县图书馆馆址选在红河县原变电站处,但由于旁边加油站一直未能搬迁,影响图书馆的安全,经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六十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图书馆建设地址改到县灯光球场戏台位置,选在这一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第一、县城灯光球场是县城居民聚居区,图书馆的建成,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学生,借阅书刊、查询资料提供方便。
第二、图书馆建成,与文化馆、歌舞团、文体局连成一体,形成红河县的文化中心,便于工作交流与资源共享。
第三、借助图书馆的建设,可以对老灯光球场进行修复改造,提高灯光球场娱乐健身功能。
第四、符合国家规定的位置适中,闹中取静,环境优雅,交通方便的选址要求。
建设方案及建设规模:
红河县图书馆建设是将原灯光球场戏台拆除后,在原戏台位置上建设,馆楼共建5层,一层为卫生间,设男、女各8个蹲坑,二、三层为戏台,长13米、宽7米,四层为艺术室和阅览室、五层信息网络室。占地面积3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对现有灯光球场在不改变现有功能的前提下进行配套改造,随着戏台的提高,灯光球场也相应提高一层,基本上与路面相平,现在的灯光球场不再填土,而是作地下停车场,停车场入口和出口在教育局大门方向,这样既保持灯光球场原有功能,又增加了开展活动时的停车功能,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灯光球场面积1643.8平方米、停车场面积1643平方米。
截至写稿时,红河县图书馆新馆已经建到第四层,预计2011年下半年完工......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馆藏文献为社会和基金紧急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公益性机构。一直以来,县图书馆在积极宣传我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为推动我县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充分发挥了图书馆在我县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二.图书馆业务培训及学术交流(2006年以来的情况)
2010年4月,县图书馆馆长及枝术骨干共2 人参加了由云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在昆明举办的“2010年云南省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馆长培训班”。
2010年7月,红河县图书馆支中心举办第一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与服务” 培训班,培训对象:全县13个乡镇共享工程基层点负责人及管理员,共38人。培训内容:农文网培学校建设、农文网培学校管理办法、解读共享工程资源应用和服务、共享工程设备的管理及使用、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的使用。
2010年8月,红河县图书馆支中心举办第三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培训班,培训对象:全县13个乡镇共享工程基层点负责人及管理员,共38人。培训内容:农家书屋建设、农文网培学校服务方法。
2010年9月,红河县图书馆支中心举办第三期“农家书屋及共享工程” 培训班,培训对象:2010年新建乡镇基层点负责人及管理员,共8人。培训内容:投影仪和高清硬盘播放机的使用方法。
2010年10月30日,红河县图书馆、13个乡镇共享工程基层点负责人及管理员,共38人。参加由省中心在泸西举办的“云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技术骨干培训班”和“云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校长培训班”,培训内容:农文网培学校建设、农文网培学校管理办法、解读共享工程资源应用和服务、共享工程设备的管理及使用、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的使用等。
2010年11月,红河县图书馆支中心举办第四期“农家书屋及共享工程” 培训班,培训对象:2010年新建农家书屋管理员,共24人。培训内容:图书馆室的管理及服务。
2010年11月,县图书馆馆长张黎参加了由云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举办的全省文化共享工程馆长研讨班暨技术经验交流会,时间:2010年11月23日至26日,会议内容:1、文化共享工程发展概述;2、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建设;3、云南省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设经验介绍
2010年12月,红河县图书馆支中心举办第五期“农家书屋及共享工程” 培训班,培训对象:2010年新建农家书屋管理员,共24人。培训内容:农文网培学校管理和建设。
三.图书馆协会及学术活动(2006年以来的情况)
2007年12月11日,,红河县图书馆协办了“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演讲比赛。此次活动由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主办,来自县级、各乡镇、各部门和企业单位的28名选手代表参加了此次演讲比赛。比赛中,选手们围绕各自的工作性质,歌颂了该县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颂扬了该县各行各业及各族干部群众在树立和坚持科学发观、积极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建设和谐红河征程上服务人民、团结互助、诚信务实、艰苦奋斗的高尚品质和先进典型。选手代表们用激情昂扬、热情饱满的状态为观众送上一台台热情洋溢的演讲,使现场爆发出了阵阵热烈的掌声。通过两场激烈的预赛角逐,有12名选手进入了决赛,最终迤萨镇、教育局选送的2个选手获得了一等奖,政法、浪堤等单位选送的3名选手获得了二等奖,石头寨、财政等单位选送的5名选手获得了三等奖,工会、县妇联选送的2名选手获得了优秀奖。
2010年4月5日,我县在红河礼堂成功举办了红河县首届农家书屋读书演讲大赛。这次大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乡镇党委、政府也给预了大力支持。本次比赛共收到了28篇稿件,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评选出12篇优秀稿件进入决赛。为了确保这次大赛圆满成功,县文体局为此制定了可操作性的比赛方案,并向各乡镇发了文件。这次大赛共有来自6个乡镇的12名选手进入了决赛,经过紧张的角逐来自迤萨镇勐龙南洞村的选手白伍妹获一等奖,乐育镇的张志涵、迤萨西山社区的杨云获得二等奖,洛恩乡的李明、迤萨镇的胡雪梅和乐育镇的张绍红获得三等奖,其它6名选手获得优秀奖,迤萨镇喜获优秀组织奖。这次大赛对推动我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009年12月25日,在屏边参加了红河州图书馆协会举办的2009年年会。
2010年11月1日,在个旧参加了红河州图书馆协会举办的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
四.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
(一)、红河县基本情况
红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上游南岸。县城迤萨镇距昆明318公里、州府蒙自150公里,至玉元高速公路74公里。国土面积2057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哈尼、彝、傣、汉、瑶等五个世居民族,共28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3%,少数民族人口占94%,哈尼族人口占74%,为全国哈尼族人口的15.5%。红河县素有“三乡”的美誉:即滇南侨乡、歌舞之乡、棕榈之乡。有1万多人侨居海外25个国家和地区;民族民间歌舞独具特色,1964年赴北京演出,博得好评;境内种有棕榈16万亩,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红河县境内风光旖旎,景色秀美,气候宜人,民风纯朴,有被誉为世界哈尼梯田之最的撒玛坝万亩梯田;有举世瞩目的哈尼长街宴;有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的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大羊街;有被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族多声部;有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作舞”;更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哈尼族奕车文化,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自然资源及文化资源底蕴丰厚。我县县委、县政府把民族文化与文化产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来着力培育和打造,积极改善各项基础设施,打造马帮文化、梯田文化、土司文化、民族歌舞四大特色品牌。
随着红元二级油路的建成通车,红河县将成为昆明通过元江进入越南最短的通道,红河县将从全省冷温地区一跃成为全省的温热地区。
(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情况
红河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繁荣景象。特别是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之后,狠抓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及时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李福珍同志任组长、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我县于2010年5月16日开始动工,接入了10兆的光纤电缆线,所有设备全部到位并于7月10日全部安装、调试完成。7月15开始试运行,运行过程中严格按照《云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09年度县级支中心及基层服务网点建设工作实施协议》开展工作。截止目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运行六个多月,运行正常,共接待以青少年为主的读者3300余人(次),读者反映良好。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在服务平台建设上,狠抓三个强化。服务平台建设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础工程。我县是省重点帮扶县,财政基础比较薄弱。县委、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惠民工程,舍得花本钱,用功夫,下力气。一是强化县级支中心建设。县财政拿出2.5万元专款,按照省里规定的标准要求,对县级支中心进行了改造,建成了70平方米的电子阅览室(含中控室),安装了防雷设施,严格按照《云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县级支中心暂行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并制定了《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及《中控机房管理制度》。还临时聘请了一名计算机专业人员到图书馆帮忙。二是强化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我们把农村基层服务点作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阵地,不断加快建设步伐,全县有迤萨、乐育、甲寅、浪堤、架车、车古、三村、阿扎河8个乡(镇)在文化站建设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配备了接收和播放设备,目前8个基层服务点运作正常,形成了完善的配套服务网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为了农民学政策、学文化、学法律、学科技的“大课堂”。三是强化专业队伍建设。配备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2名专业技术人员,专门从事县级支中心的日常管理,并对5个基层服务点管理人员进行了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增强了其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
(2)在组织形式上,与科普、教育相结合。加强与县科协、民宗局、教育局的协作,预计于8月底建立红河县“农村科技培训室”,利用投影仪在线播放讲座等形式,搞好农村干事、民族干事的培训工作,提高了科技人员和民族专干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共享平台的优势,在州庆期间与县教育局及城区学校合作利用投影仪在线播放电影2场,观看人数百余人。
(3)在活动内容上,突出两个重点。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上,寻求突破口,在全县努力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一是面向广大干部群众,突出政策理论教育。针对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热点问题,结合我县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思想道德,民主法制进万家”活动及时收集整理党的方针政策、理论创新成果,中央和省市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图书音像资料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户等一系列活动,进行思想道德,民主法制教育、形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理论教育,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热情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行动。二是面向广大青少年,突出思想道德教育。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紧密结合学校教育,利用电影、电视、网络等青少年易于接受的形式,大力开展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寓教于乐,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
(4)在工程建设成果上,实现了三方面的变化。一是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利用高科技手段,以最经济、最快捷、最方便的方式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成为群众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享受新生活的新途径。全县干部群众特别是在校学生和青少年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受益,实现了文化资源的普惠共享。二是净化了社会环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先进文化的传播占领了农村思想文化主阵地。现在,农村封建迷信、打架斗殴的现象少了,崇尚科学、构建和谐社会蔚然成风。三是强化了政府文化服务职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政府加强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抓手,政府服务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建设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五.古籍保护工程
2009年,红河县图书馆在县文化局领导下,在省州古籍普查办的指导下,承担了全县古籍普查工作的重任,积极努力开展了有关古籍普查的相关工作。
(一)、古籍普查的意义和有关政策依据
历代文献古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承载的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像力、创造力,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它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的心血去保护,使之流传永久。古籍文献普查是古籍保护的基础,是古籍保护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更是是抢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前提 。
国家和省对古籍的保护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文件;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为贯彻落实以上文件精神,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古籍普查实施方案》。红河县图书馆受州县文化局委托,开始着手古籍普查工作并承担着指导全县古籍普查工作的重任。
(二)、普查基本概况
截止2009年12月止,已初步普查出 红河县 1912年前收藏的古籍文献:汉文古籍: 0种,0册;1949年前少数民族古籍:少数民族古籍暂不清
其中:
1、了解县级民间个人收藏古籍概况。初步了解县级民间个人收藏1949年前少数民族古籍的 4---5人。
2、县图书馆即1985年建成,有十一套线装书:
K877.42 碑博集補 1-24册(共24本)
K877.42 碑博集 1-60册(共60本)
革命勝迹印谱 1-5册(共5本)
K887.42 续碑传集 1-24册(共24本)
I242.4 明末清初小说第一函 1-10册(共10本)
K297.4 新纂雲南通志 1-140册(共140本)
K297.42 元江州志 1-4册(4本)
K297.42 元江府志 1-2册(2本)
元江志稿 1-12册(12本)
I239.5 董解元西廂记 1-2册(2本)
Z838 云南省图书馆善本书目 1-2册(2本)
唐鑑 1-2册(2本)
合计:287册。都是1912年后的再版的,不在普查的范畴之内。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红河县图书馆2009年的古籍普查,暴露出许多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大致如下:
1 、红河县至今还没有召开相关古籍普查保护联系会议。只是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这样难以营造出加强普查保护古籍的氛围。使古籍普查保护工作难以全面铺开。
2、缺乏古籍普查经费。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红河县应该有汉文古籍400册左右,少数民族古籍50册左右,但因缺乏经费,没有相关的设施设备等使古籍得不到相应抢救、保护和利用。
3、 缺乏专业人才。人才是做好古籍保护工作的关键,我县是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关少数民族古籍因缺乏专业人员,使之少数民族古籍普查工作难以开展。
(四)、工作打算
1、争取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全民古籍普查保护认识。开好一次联系会;出台一个古籍保护工作指导性文件;组建一个工作班子;争取一定专项经费。
2、培养一批专业人才。依靠省州古籍保护中心,选择两到三名有专业基础、有工作责任心的专业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使我县的古籍保护工作逐步走入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
3、普查和保护结合,保护和利用结合。在更加深入普查的同时,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并认真实施,加强对现有古籍文献的研究,使其发辉重要作用。
4、建立健全古籍普查保护的工作责任制度。
红河县图书馆作为我县古籍普查保护工作的业务指导单位,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协助下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努力,为发掘我县历史文化资源作出应有的贡献。